阅读历史 |

第111章(2 / 3)

加入书签

之东西使 , 我与她买好送过去 。“

平安得了窦举人的话 , 去撑扇儿 , 且按下不提 。

再说窦举人把三十盆花送去了吴家 , 只说是孝敬给婶子的 , 冯氏得了他的花 ,

见花生的精神 , 心中欢喜 , 又因他是她未来的侄女媚 , 和头回来登门 , 对他的态度可谓是不一样 。

头回那是江家拐着弯的亲娜 , 唤了她声婶子 , 她也只当对方是个便宜侄子 , 如今他与季姐定下了亲事 , 冯氏待他着实亲厚了些 。

留他在房中吃了一盏子茶 , 又使丫头把他引到前面书房 , 去见吴相公 , 他走罢 , 冯氏喊家中四位姐儿来她院子里赏花 。

卢婆子来问冯氏 , 中午可留窦举人在家用饭 , 要是留的话 , 此时就要吩咐下去 , 教灶房的胡娘子好去整治席面 。

冯氏说留 , 卢婆子就去下面传话去了 。

中午的时候 , 四位姐儿赏罢花 , 都在冯氏屋里用的饭 , 冯氏许元娘 , 荣姐 , 金哥各挑三盆带回去 , 许季姐挑九盆 。

季姐挑了九盆 , 从中拿出三盆来 , 送与元娘她们一人一盆 , 回到院子里 , 又分了两盆送给祖母吴考太 , 两盆送与薛小娘房中 , 算是送给祖父吴考太爷的 , 剩下丽

盆 , 都送到了三房 , 婶母祁氏房中一盆 , 小婶母王小娘房中一盆

九盆花 , 分了个干净 , 一盆都没给自个留 , 冯氏院里剩下的 , 原本也是要往吴考太她们那分 , 见季姐把自己的给了出来 , 她就没再分 , 只单往三房王小娘那送了一盆 。

又使人给季姐房中补了四盘 。

这厢扇儿办完差事 , 回到家中 , 把五贯钱置办的礼物拿了出来 , 托金银铺打的小撒 , 耳坠 , 要过些日子 , 季姐把礼物收到箱笼里 , 只等物件齐了再用她娘的名头送去元娘那 。

“ 姐儿 , 我在金银铺遇到一人 , 他说他是窦家郎君身边的 , 见我买物件 , 争着抢着要替我出钱 , 我冷了脸 , 把他骂了一顿他才作罢 , 他还递了他家郎君的话 , 问姐儿可缺什么东西 , 他与咱买好送来 。“

“ 我缺物件 , 自会打发人去买 , 教他买来与我用 , 是什么道理 , 你下回要是再通到他 , 少搭理 , 赶快回来 。“ 季姐道 , 扇儿应了下来 。

谁知次日 , 窦举人使平安往吴家送了三篓子黄澄澄的肥蟹 , 足有一百多只 , 还有四盒礼物 , 其中有个匣儿里 , 盛了一对十三两重的金螃蟹 , 平安到了吴家 , 只说是窦考爷让送来的 , 过两日便是重阳节 , 家里就让人给二娘子打了一对金蟹 。

冯氏收了礼物 , 问怎尹不昨儿一赵送来 , 平安在家的时候 , 就已想好了措辞 ,

说道 :“ 回大媳子的话 , 我家老爷几日前外出访友去了 , 昨儿下晕才归家 , 不知郎君了花来 。

要知他来送花 , 就该让他把重阳节的节礼一块捎来 , 大娘子只当昨儿是我家郎君自个孝敬您的 , 不管节礼的事 , 今儿个送的才是节礼 。“

冯氏让崔儿给他抓了一把果子吃 , 交代下面人备一份回礼 , 教他捎回家中去 ,

又使人把金蟹与季姐送去 , 心中普道 , 窦家好生大方 , 每年的重阳节 , 也不见临安府和汴梁那边 , 与荣姐 , 元娘打金蟹 。

季姐得了金蟹 , 听闻是窦家所送 , 脸庞顿时红了起来 , 送走叔母屋里的丫头 ,

她又羞又恼 , 质问扇儿 ,

“ 你是不是和他说我缺钱使了 7“

“ 昨儿我临出门的时候 , 姐儿特意交代过 , 我怎么会与他说这事 。 “ 扇儿委屈道 。

“ 你没说 , 他为何又使人送了金螃蟹来 ?“ 去年重阳节都没送 , 偏今年送 , 昨 E

已送过花 , 今儿又来送螃蟹 , 不是为了与她送钱 , 是为哪个 ?

“ 我真没说 …... 我走罢 , 怕是窦郎君身边的那人 , 从金银铺考伯口中打听出响在他那融金钗打首饰的事 , 他家的钗他自是认识的 , 回去和窦郎君一说 , 这才晓得姐儿手中缺钱使 。“

扇儿胡乱猜 , 还真教她给猜着了 ,“ 他既送给姐儿了 , 姐儿拿着就是 , 这一对金螃蟹不轻 , 八成能值一百多贯钱 。“

“ 我 …... 我如何能用他的钱 , 他不该这般 。 “ 这一对金螃蟹 , 搁在季姐这烫手 ,

她心绪杂乱 , 八分恼他送钱 , 又有两分喜他体贴 。

“ 他有这份心 , 总归是好的 , 姐儿日后反正是要嫁过去 , 什之他的钱 , 你的钱 ,

给姐儿了 , 姐儿拿着用就是 。“

听罢扇儿的话 , 季姐还是觉得不妥 ,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